台江县南宫镇展啊村的欢送会上,八十五岁的张绍能老人紧紧拽着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刚的衣袖,声音发颤:“支书,能不能把福贵书记的行李箱藏起来?”
村民们抹着眼泪,将饱含深情的山货塞进秦福贵怀中,一同递上的,还有一把村委会宿舍的钥匙……这一刻,离愁别绪与感恩之心交织,这把钥匙,打开的是秦福贵在展啊村的家门,锁住的,是他与这片土地无法割舍的情缘。
2023年2月,当我校文学院广告学博士教师秦福贵初到这座深山的苗寨时,迎接他的是无声的疑虑:“省城来的干部,语言不通,能吃得了咱这儿的苦?”面对疑虑,秦福贵的回应是脱下皮鞋,挽起裤腿,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
最让村民刻骨铭心的,是他为东衣寨带来的那口“生命之泉”。展啊村东衣寨地处偏远高寒山区,世代饱受缺水之苦。“酒缸有酒,水缸却无水”是村民无奈的调侃,背后是冬季枯水期驱车几里外山沟取水的艰辛。全村仅靠一口古井勉强维持,妇女老人挑水排长队的身影成为常态,深深刺痛了秦福贵的心。
深知村民苦楚的他,将解决饮水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他同村“两委”干部遍访周边村寨、查阅大量资料,更以“挖井书记”的执着,反复向多个部门争取,最终从省水利厅落实了资金。
为了找到最佳水源点,他多次联系专家深入论证,现场勘察。施工期间,复杂地质条件导致工程进展缓慢,他更是亲自协调、日夜督促进度。
2023年9月16日,那个让东衣寨沸腾的日子终于到来——180米深井成功出水,清澈甘泉喷涌而出!
村民们奔走相告,用电话、微信、抖音向外界分享这“久旱逢甘霖”的狂喜。那一刻,秦福贵被村民们亲昵地唤作“大媳妇”——这是苗乡对至亲之人的最高赞誉。
这口被村民视为“心血结晶”的深井和新建的蓄水池、管网,彻底终结了祖祖辈辈肩挑手提的吃水历史。
张绍能老人激动地高呼:“龙王爷终于下岗了!”村民们将这口井深情命名为“思源井”,它不仅是生命之源,更被秦福贵视为发展的命脉:“水是农村发展的命脉,解决了水源问题,就等于为村民们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
张胜刚由衷评价道:“秦福贵书记能静下心、沉下身、弯下腰,真正把自己从‘外来人’变成‘村里人’,怀里装满赤诚,踏上无悔征程。”
解决了生命之源,秦福贵又将目光投向发展之泉。他踏遍山野,调研900亩野生青钱柳资源,发现了“有资源无品牌”的残酷现实——品质上乘的茶叶,因包装简陋、缺乏深加工,只能卖50元一袋,还常常滞销。
这位“泥腿书记”没有退缩。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自费开通“一亩田”电商平台,又为村里争取到工作单位贵州财经大学3万元资金重塑品牌。精心设计的高端礼盒让青钱柳的价格跃升至298元一盒。
他跑企业、联渠道,开通银行商城线上渠道,联动都匀毛尖开发健康产品,让深山的茶叶不仅走出了大山,更走进了广州的茶艺工作室。
三年耕耘,展啊村的青钱柳销售额突破10万元,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3万余元,村集体账上第一次有了“五位数的存款”。青钱柳,真真切切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从驻村开始,秦福贵就积极推动修建串户路,让雨天泥泞难行的日子成为过去,如今,乡亲们见他就亲热地喊“书记哥”,在展啊村人心里,他早已是地地道道的“编外村民”。
秦福贵更善用“高校+”模式,为展啊村织就了一张发展的网络。他推动建立“高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销链条,让贵州财经大学食堂成为展啊腊肉、蜂蜜的固定采购方。
在2024年底学校举办的南宫镇农产品品鉴会上,短短3小时销售额就达1.5万元。他与工作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共同促成打造“党建+黔学”基地,挖掘苗绣、独木龙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文旅路线。他还联合母校与顺丰速运,为村里的护林员捐赠了800套迷彩服,温暖了他们的寒冬。
欢送会上,张胜刚代表全村,向秦福贵提出了“贪心”的要求:“福贵书记,您人虽然就要走了,但有三样东西必须收下!”
他郑重地掏出三件“信物”:一是产业发展的“金点子”和详实的电商运营手册,村民立誓按他教的路子继续干,“争取让青钱柳茶卖到国外去”;二是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的显示器,“每次打出开会议题都是村里发展进步的印记”;最要紧的是第三样——那把象征着永恒牵绊的宿舍钥匙。
“啥时候想家了,随时回来!您要是敢不回来,我们就天天给您发村里大喇叭喊话的录音!”张胜刚动情地许下三条誓言:“您打的那口井,我们取名叫‘思源井’;您带出来的村班子,保证不给您丢脸;咱村以后娶媳妇嫁闺女,都得讲‘福贵书记的故事’!”
临别的祝福朴素而滚烫:“祝您步步高升,但别忘了山沟沟里有您一群‘亲戚’!以后不管走到哪儿,千年倒栽杉树下永远有您的专属板凳,锅里永远给您留着热乎的大米饭。”
散会的喇叭响起,张胜刚努力活跃气氛:“散会了谁也不准哭啊!”话音未落,张大姐的眼泪已止不住地流下。
新任驻村第一书记邰庚从秦福贵手中郑重接过了厚厚的驻村日志。翻开扉页,一行字清晰有力:“让青钱柳成摇钱树,让山货变网红品,让展啊人昂首走四方。”这不仅是秦福贵的心愿,更是他点燃的火种。
当送行的车缓缓驶出大山,秦福贵回望:思源井旁孩童嬉水欢笑,青钱柳茶园在云雾中翻涌着碧浪,串户路如银带般缠绕山间,晒谷场上金黄的玉米堆积如山。
两年多的时间,他让“水缸无水”成为历史,将深山茶叶送入都市茶席,更把一位博士的论文,浓墨重彩地写在了展啊村这片充满希望的泥土里。
福贵书记的故事
有思源井水的甘甜
有青钱柳茶的清香
有车轮上的温情
有灶台边的欢笑
更有一把钥匙打开的
——永不锁门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