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中共贵州财经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财经大学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9-27 16:56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单位、各部门

《贵州财经大学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校党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贵州财经大学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



             中共贵州财经大学委员会

                   2023912


附件:

贵州财经大学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31月,中共贵州省委印发《<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党发〔2023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推动全省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20235月,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贵州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方案>7个基层党建行动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2319号)(以下简称《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面抓好《意见》和《方案》的贯彻落实,坚持大抓基层导向,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握政治导向、发展导向、基层导向,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焦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深入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有关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见效,强化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提供坚强保障。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

(一)强化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保障。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力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贯彻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着力纠正政治偏差,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健全理论武装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重大任务,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经常性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员教育培训常修课,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历史主动。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落实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精心设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内容和方式,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增强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的政治仪式感,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列席指导、及时叫停、责令重开、通报整改等制度,推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运用好巡视巡察、审计等成果,加强闭环管理和评估问效,把基层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纳入年度党建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未按要求落实的进行扣分,加强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检查和规范,着力解决党的组织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

三、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四)推动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建立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常态化督促落实机制,对标对表督促落实各项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矫正纠偏,扎根中国大地、立足贵州实际办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导向。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将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严格落实激励惩戒措施。

(五)提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质量。全面梳理学校章程,及时修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书记专题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规范完善议事决策清单,厘清权责边界,更好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上会议题会前论证制度、会上主要负责人末位表态等制度。优化党委书记、校长常态化沟通机制,提高议事决策质量和效率。

(六)完善党对学校全面领导的保障机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情况调度制度。坚持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学术成果评比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突出权重,充分运用。

(七)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和妇女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抓好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不断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等能力,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督促和指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党的工作融入群团组织活动之中,引导、支持群团组织有效发挥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团学组织建设,明晰基本定位和职能,完善章程规范制定,理顺团学组织关系,优化运行机制,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团学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对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通过教代会、工代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坚持党建带妇建,深入推进妇联各项工作,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

(八)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常态化开展党章学习教育,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坚持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要求,及时优化和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入细致做好院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的新建、更名、合并、撤销以及隶属关系调整等工作,防止违规设置党组织问题。结合实际推进党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科研平台、学生社区上,推动党建引领学科建设和项目实施。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推动基层党组织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九)加强院级党组织建设。按时组织院级党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院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对照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文本,动态完善、认真执行院级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和落实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教师引进、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事项列入院级党组织会议议事决策清单内容,充分发挥院级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严密组织院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规范评议考核对象和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压紧压实院级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院级党组织每学期组织所辖党支部书记召开1次党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

(十)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安排,纳入学校党建规划和年度党建工作要点,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学术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组织员、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深入开展“全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申报建设工作,抓好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搭建平台载体、提供政策条件,支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

(十一)全面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加强换届选举指导,推动换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巩固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质量长效机制,深化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1次党支部建设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半年向上级党组织书记汇报1次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结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1次党支部建设专项检查,加强闭环管理和评估问效,着力解决组织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建立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动态管理台账,加强示范党支部检查指导,开展新成立党支部达标建设、达标党支部“回头看”,确保党支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积极发扬党内基层民主,加强和规范师生党支部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全面加强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的“五度”党支部建设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严格落实校院两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和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校党委班子成员每半年到所联系党支部开展调查研究不少于1次;院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半年到所联系党支部开展调查研究不少于2次;校院两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到所联系党支部讲1次党课或作1次专题报告,至少为所联系党支部办1件实事。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入职、考核、评优、晋升由所在单位党支部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师德师风,给出明确意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着力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逐级压实责任,切实解决党建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

五、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十二)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落实政审联审制度,严格执行入党程序,形成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发展党员总量调控机制,强化过程管理。积极主动宣传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直接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发展高层次人才和少数民族学生入党。严格落实团组织“推优”入党制度,把团组织“推优”作为发展入党的重要渠道,防止只看成绩、分数,或简单用答辩、投票等方式考察评价入党积极分子,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建立高中到大学、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接续培养机制,加大在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对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教师党支部,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改进。

(十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把党员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依托校院两级党校,通过集中轮训、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形式,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把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有关内容纳入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发挥党支部作用,把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抓在日常,融入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严格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把交纳党费作为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采取设岗定责、“积分制”管理等措施,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完善“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师生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审慎认定党员身份。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每年分类别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按规定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稳步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定期维护党员信息系统。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充分发挥监督执纪作用,强化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十四)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探索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建立流动党员台账,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强化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日常管理责任。依托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流出地发起、流动党员报到、流入地接收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闭环,及时将流动党员纳入流入地党组织。规范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建设和运行,完善线上线下学习教育机制,组织流动党员过上过好组织生活。积极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出国(境)学习研究党员保持联系和党籍管理等工作。

六、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十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分析研判机制,突出干部“选用管带育”树立和持续强化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岗位上来。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制度,强化干部队伍梯次配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作风、自觉遵规守纪,赢得师生员工信任和拥护,带领师生员工团结奋斗。

(十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日常教育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失范行为自查自纠,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塑造教师共同价值追求。实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开展新入职教师背景审查。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持续开展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四有”好老师评选表彰活动,充分挖掘并发挥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作用。

(十七)实施人才集聚提升战略行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营造潜心育人、潜心科研、激发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遴选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引进各类国家级人才,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创新人才培育和集聚能力。积极推进毕业生留黔行动、高校“银龄计划”,落实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破“五唯”,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健全以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深化科研经费改革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科研奖励、学科奖励、教学奖励、管理奖励分配机制。落实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和政治把关,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十八)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定期分析研判、通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每年至少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1次专项检查,每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1次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加强对课堂、科研、宣传栏、教材、出版物、新媒体、社团活动、讲座、报告会、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可管可控。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和处置工作机制,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提升网络舆情监管处置能力。

(十九)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全面有力推进,强化育人根基和育人实效。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打造资源平台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推出更多优质的具有思政特色的融媒体产品,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落实校领导班子成员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强化教材建设和管理,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二十)加强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注重对非党员教师的引领,深入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新时代贵州精神。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培育“师道红烛”“学海红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持续建好实体校史馆,积极推进网络校史馆建设,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和推进“青马工程”“儒魂商才”主题教育等活动,形成严谨治学、奋发向上、敬业务实的优良作风。成立校党委宣传团,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坚定信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将解决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解决青年教师合理诉求,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工作。完善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培训、结对联系、考核评价制度。

八、强化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培育

(二十一)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和载体。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以“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为主题,深入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探索推行校院两级党组织服务发展清单、“产学研党建联盟”、院级党组织“书记项目”等党建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树牢“党建+”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准党建品牌建设的发力点和有效载体,打造具有贵财特色的党建品牌,及时将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和典型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更好融入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全面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党组织。

(二十二)强化高等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结合我省“六大科技战略行动”和科技创新应用“十件大事”,强化“党建+科研”,鼓励党员骨干参加“揭榜挂帅”“赛马”,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更好为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服务。推进实施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统筹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二十三)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创建培育。持续把“五级书记抓党建”有关要求引向深入,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活动,开展校内“五个一批”工程培育创建,按期组织验收考核,切实在学校培育一批“标杆院级党组织”和“样板支部”,培育一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打造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一批党建工作案例,选树一批党建带头人和党务骨干。强化“一院一品”“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培育,着力在全省高校形成一批可宣传、可推广的党建工作经验,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二十四)强化党建政策理论研究。扎实抓好学校承担的全省高校党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搭建贵州高校党建创新、交流、培训、咨询服务平台,服务贵州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按照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要求,严密组织全省高校党建实践创新项目申报评选,汇编形成全省高校党建实践创新优秀项目成果。深入思想发动,积极吸收党务干部和党员教师参加项目研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党建工作研究团队,围绕重大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和系统梳理,形成一批优秀成果。

九、强化党建工作保障措施

(二十五)深化“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职能职责,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建立“五级书记抓党建”常态化工作调度管理机制,校党委组织部每半年调度1次基层党组织落实“五级书记抓党建”情况,及时掌握基层动态,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健全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工作机制,优化完善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各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工,把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年度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推进。及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固化为制度,形成符合发展规律、相互衔接、务实有效的制度体系。

(二十六)加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强化党的建设统筹规划与日常指导协调,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制定1份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召开1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构建1个分级分类的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体系,提升学校党建工作合力和效能。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情况,纳入日常检测调度和考核评价,将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评先评优、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强化日常检测评估和结果运用。

(二十七)强化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不断充实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把从事党务工作作为年轻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经历。依托校党校每年至少开展1次党务骨干培训和党支部书记培训,院级党组织每年至少开展2次党务工作者培训,积极开展组织员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按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1%的比例配备专职党务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每个学院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积极推动落实党务干部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政策措施。

(二十八)加大党建工作保障力度。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建立专账,专款专用,完善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加大对党建活动开展的政策支持。加强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党校、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建设,不断改善条件,拓展延伸服务功能,为开展党建活动提供平台。